热枕满怀上下求索
尤源,男,生于1982年3月,中共党员,博士学历,2003年毕业于伟德国际BETVlCTORAPP官网化学与化工学院,曾任中石油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作业区技术员,工程师;中石油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油藏评价室,工程师。现任中石油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油藏评价室,高级工程师。
不走寻常路的科研人
“搞科研,要敢于不走寻常路,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做”尤源说。
2011年,在中国石油致密油重大科技攻关中,他负责致密储层评价任务。在攻关初期,科研人员观察到长7储层的岩石薄片几乎看不到可见孔隙,他们对致密储层到底有无孔隙(储集性)认识不统一。按照传统的理论认识,长7储层是生油层,不是储油层。长7致密砂岩究竟能否储油,成为尤源思考的主要问题。
“通过深入思考,我发现问题并不在于有或无孔隙,而在于现有的手段能不能准确地表征出来。”
有了思路,尤源开始搜集、研究国外非常规储层表征的技术方法。通过查阅一篇篇文献,寻找一条条有价值的线索和信息,他系统总结了相关前沿技术进展,并提出鄂尔多斯盆地储层表征的技术思路。
基于调研成果,尤源创新应用微(纳)米CT、双束电镜等新技术,对盆地致密(页岩)储层进行了表征,解决了微小孔隙识别和定量表征难题,为致密(页岩)储层储集空间、渗流机理的认识奠定了理论基础,也进一步坚定了通过“体积压裂”改造实现致密油有效动用的技术方向。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和认识,为一些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示范区试验突破提供了重要支撑。
敢为人先的科研人
“搞科研,要敢于知难而进。”尤源说,“科研攻关就是遇到一个个难题,然后解决一个个难题的过程。”复杂的地质及油藏研究,往往要借助各类软件工具来进行。在致密储层裂缝研究中,科研人员应用国外公司开发的裂缝预测软件时,遇到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导致科研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如果搁置不用,不仅会造成浪费,还将导致这项科研工作停滞,进而影响整体科研攻关进程。国外厂家给的案例与长庆油田实际情况偏差较大,且交流不便,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求人不如求己。尤源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细心的他发现软件的帮助文件中有很多有用的信息,但这些信息都分别链接在上千条问题中。敢于挑战的尤源把每个问题点开,将里面的解答复制出来编成软件手册。完成第一步工作后,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工作,是将厚厚的英文版软件手册全部翻译成中文。
白天要完成日常科研工作,尤源利用晚上和节假日加班加点。但是他并不觉得苦,经历3个多月,他终于将英文版软件手册全部翻译成中文,解决了操作难题,保证了科研工作的顺利推进。敢为人先的尤源,总是做着别人不敢想的事。
硕果累累的科研人
尤源主要从事探开低渗透、致密油、页岩油勘发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工作以来编写专著2部,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编制企业标准5项,获科技奖励10项。
在页岩油、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领域科技攻关中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为长庆油田该领域的理论、技术进步及勘探开发突破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股份公司及油田科技攻关项目9项。承担了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领域重大科研攻关任务,为该领域的理论、技术进步及勘探开发突破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局级科技进步奖7项,2019年被集团公司授予“青年科技立业英才”荣誉称号。
在致密(页岩)储层评价中,注重前沿理论和技术的探究应用,解决了微小孔隙识别和定量表征难题,揭示出致密(页岩)油储层孔隙发育特征,为其储集空间、渗流机理的认识奠定了理论基础;编制了集团公司、长庆油田相关技术标准4项,推动了非常规油气领域技术的示范和引领。
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及EI收录5篇,多篇论文在AAPG等学术会议上交流。研究成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西233等水平井体积压裂重大试验、国家示范区建设及十亿吨级陆相页岩油大油田发现供了重要支撑。
尤源同志的三项发明专利解决了许多学术上的难题。包括:一种致密油开采物理模拟试验方法;一种多孔介质中泡沫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低渗储层岩心循环注水冻融诱发裂缝方法。造福了石油行业,惠及人民。
尤源和所有科研工作者一样,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始终如一的坚持和乐于奉献的热忱。在科研攻关中,他坚守初心使命,乘风破浪,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