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概况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始于公司1958年开办的石油炼制专业。1996年获批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批应用化学陕西省重点学科,2003年、2005年分别获批化学工艺(二级学科)、化学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12月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立足能源和化工行业,以解决其生产环节所涉及的化学、化工问题为重点,围绕油气田开发、油气煤加工清洁化生产等方面的科学问题与应用技术,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工作。经过2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四大研究方向:(一)在化学工艺方向,针对油气煤开发及加工的清洁生产问题,开展安全绿色化员工产工艺、装备与系统集成、反应及分离过程强化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二)在环境化学工程方向,针对能源生产中的环境污染与防治问题,开展含油污染物控制与处置研究及应用,微生物协助处置和修复能源化工产业污染物等研究;(三)在应用化学方向,针对能源和化工中的关键化学问题,开展绿色与先进化学品的研发与机理研究;(四)在能源材料工程方向,针对能源领域设备、管材等在恶劣环境下稳定服役的问题,开展材料的性能优化、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
本学科现已建成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与科研实践经验丰富、梯队结构合理、勇于开拓创新和团结协作的科研团队队伍。目前,本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9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3人,高级工程师及副研究员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8人。其中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人,入选陕西省 “***”1人,入选陕西省“青年***”3人,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4人,获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获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3个。为我国能源和化工行业培养出一大批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较宽的相关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研究前沿,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开发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相关技能,在实验技术、计算能力等方面接受培养和训练,能解决本学科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培养与化学化工相关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的素质,使其具有从事化学化工过程生产与管理的能力,能够在化工、能源等行业的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从事工艺运行、生产管理、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安全环保等工作,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要求
(一)基本知识
本学科硕士生须掌握坚实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基本研究方法、现代实验技能和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熟悉学科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知识,能够运用外语进行文献阅读,跟踪学科领域前沿。
(二)基本素质
1. 学术素养
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实验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熟悉本学科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科学研究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能胜任工业生产部门的生产与管理工作。
2. 学术道德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有正直诚信、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研究的优良品德,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参与学术活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充分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求真务实,诚实守信,自觉抵制和坚决杜绝任何学术不端行为。
(三)学术能力
1. 获取知识的能力
硕士生应当具有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检索、阅读、分析、理解各种专著、论文、资料、专利及网络资源等。硕士生必须熟悉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中的文献资料,掌握学科发展动态,能够分析判断发现问题,获得研究工作所需的背景知识,指导学习和研究工作。本学科硕士生应当具有利用一切可获得的信息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素质)水平的能力。
2. 科学研究能力
硕士生必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从研究与应用实践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具备能够从事本领域的学术研究和解决技术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3. 工程实践能力
硕士生通过培养和锻炼,具备学术研究或技术开发能力,掌握相关实验技能、研究方法,能够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研究与工程开发,在实践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4. 学术交流能力
硕士生应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和交流能力。应具有适当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具备演示交流技能。在项目可行性报告、科技论文撰写以及学术交流中能够进行条理清楚、内容规范的报告和写作。能就自己的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进行科学陈述和答辩,对他人工作进行正确评价和借鉴,具有申请专利和科研项目的能力。
四、培养方向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等五个二级学科。
1.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与其它工业生产的化学过程、物理过程及所构成的系统和设备的设计、操作和优化的共同规律的工程学科。关键技术包括流体流动理论、传递理论、分离技术、系统工程、最优化理论、化工热力学理论等。本方向重视与过程控制、过程设备、自动化、材料学等学科的结合,已经在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等领域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2. 化学工艺
化学工艺是以石油、天然气、煤及生物质为原料开发各类有机化学品,并提供相应的过程技术与产品的学科。本方向重视与生物工程、材料学、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学科的结合,积极开展交叉领域与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在石油加工及化工工艺、煤气化、化工过程气体净化、精细化工工艺、石油化工企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诸领域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3. 生物化工
生物化工是应用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进行工业化生产利用的学科。本方向培养具备生物工程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使其能够应用生物技术从事相关工艺的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工作。本方向在油气田含油污水、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处理和油气田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培养方向。
4.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是研究能源和化工领域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功能材料及器件的制备、应用技术的学科。本方向培养掌握合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油田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主要培养方向是油气田化学材料及应用技术、石油工业环境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利用、绿色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及应用等方面。
5.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以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碳一化工等有机化工过程的催化剂为研究对象,结合催化化学、材料物理、化学工艺、化学工程等学科知识,以开展工业催化剂的研究、生产、使用和循环。关键技术包括原子结构理论、表面晶体化学、现代分析技术、有机化工反应过程、催化理论和化工热力学理论等,主要培养方向是乙烯齐聚、催化裂化、合成气净化、羰基化、加氢裂化等多相催化剂的研制、修饰及工业放大。
五、学习形式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形式为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六、培养方式
1.引导研究生注重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体育活动。
2.引导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拓宽专业面。
3.在教学上,注重培养员工独立思考与钻研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创造条件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4.采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硕士公司产品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一位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鼓励导师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科研工作等方面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
七、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每16学时记1学分,应修总学分(含实践环节)为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0学分。课程结构设置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和补修课。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5学分。凡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历考入的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2~3门主干课程。
八、学位论文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须满足以下要求:
(一)选题要求
论文选题应结合导师的科研任务进行,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并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广度和工作量。可以是某些理论或生产技术问题,力求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规范性要求
符合学校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三)质量要求
(1)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的创新性,对某些理论或生产技术问题力求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要求新见解有科学依据。
(2)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广度和工作量。论文应由本人独立完成,要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从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确定合理的研究方案,到进行试验和数据处理等,均应表明作者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论文包括立题依据(调查研究和文献综述)、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结果与讨论和结论。文末应附有参考文献及学位论文过程中获得的原始数据。论文要求文字通顺、条理清晰、格式规范、图表精确、数据和计量单位正确。
九、学位授予
符合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者,方可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